行業 | 中國鱘魚產業技術研發現狀與展望 [閱讀率:12480] | 10-05 |
鱘魚,即鱘形目魚類,是在江河中產卵繁殖的大型魚類,全球現存 2 科 6 屬 27 種,全部處于不同程度的瀕危狀態,并處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1]CN) 和瀕危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 CITES) 保護和管理之下。在中國,中華鱘( Acipenser sinensis) 、達氏鱘( A. dabryanus) 、白鱘( Psephurus gladius) 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鱘魚的規模化養殖起步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但 2003 年之前養殖產量一直較低,之 后 由2003 年的13 382 噸增至2013 年的75 014 噸,其中中國鱘魚養殖產量從 2003 年 9 391 噸快速增長 [查看詳情] |
中國鱘魚產業發展現狀、機遇與對策建議 [閱讀率:15025] | 10-05 |
1、我國鱘魚產業發展現狀我國自然水域分布的鱘魚有8 種,分別是分布于黑龍江流域的施氏鱘和達氏鰉,長江和珠江流域的中華鱘、達氏鱘和白鱘,新疆境內流域的西伯利亞鱘、小體鱘和裸腹鱘。我國將長江水系的中華鱘、達氏鱘、白鱘列為國家一級水生保護動物,施氏鱘、西伯利亞鱘、小體鱘等列為二級水生保護動物,嚴禁非法捕撈和出售,以保護這些物種的自然種群的生存繁衍。隨著鱘魚人工養殖和苗種繁育技術逐步成熟,我國鱘魚養殖產量急速上升,但由于鱘魚不屬于廣泛消費的水產品,伴隨著商品魚大量上市而來的是市場價格的急速下滑,短短十幾年時間商品魚平均價格從最高600 元/kg 下降到目前的60 元/kg,下滑了90%。面臨綜合成本 [查看詳情] |
實例詳解 | 鱘魚工廠化養殖與池塘養殖方式 [閱讀率:15062] | 10-05 |
鱘魚作為世界范圍內高檔的養殖品種,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由于天然鱘魚資源緊缺,20世紀70年代開始逐漸進行人工養殖研究,但國內鱘魚人工養殖起步晚,養殖模式研究處于起步階段。本文詳細總結了近些年國內養殖系統的發展情況,包括池塘養殖和工廠化養殖,推進循環水生態池塘建設,企望找到一種節能高效的鱘魚養殖系統模式。1、養殖種類鱘魚作為現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動物之一,具有生長快、個體大、病害少等養殖優點。20世紀70年代開始,國內外逐漸對鱘魚進行人工養殖研究。國內鱘魚人工養殖起步晚,養殖模式研究處于起步階段,養殖方式粗放,容易受自然條件影響。國內對史氏鱘、達氏鰉等進行養殖開發,先后引進國外品種如:俄羅斯鱘、西 [查看詳情] |
提高西伯利亞鱘發眼卵人工孵化率的措施 [閱讀率:17557] | 04-30 |
近年筆者在銅仁市某冷水魚養殖場進行了西伯利亞鱘發眼卵人工孵化試驗,西伯利亞鱘苗種成活率達到86.3%以上,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將提高西伯利亞鱘發眼卵人工孵化率的措施總結如下。水環境管理措施孵化水源為地下涌泉水,距離養殖場268 米,流量的年度變化為0.1~0.3 米3/秒,溶氧在7.2 毫克/升以上,水溫常年保持在15~19℃,pH 7.9,水質好,無污染,溶氧充足,符合GB 11607-89《漁業水質標準》和NY 5051-200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的規定。用溝渠對水源水曝氣后,引進養殖場過濾池沉淀、過濾、除敵害后,再用PVC 管引入各流水孵化池內。根據實際操作重點注意以下關鍵控 [查看詳情] |
水庫網箱養殖鱘魚細菌性魚病治療技術 [閱讀率:17886] | 04-30 |
出現病魚的養殖場地位于位于甘肅省某地水庫,養殖方式為水庫網箱養殖, 養殖面積約2000 米2,主養品種為鱘魚、鱒魚。2018 年8 月開始,漁場網箱養殖的鱘魚逐漸發病并出現較多死亡,現將具體過程總結如下以供參考。現場初步調查1. 基本情況 發病魚為當年引進的雜交鱘魚種及部分成魚,發病數量約1500 尾,規格為體長10~30 厘米。養殖水域水體清澈,各項水質指標均在正常范圍,水質優良。2. 癥狀 發病魚典型癥狀為側游打轉,停止攝食。病魚體表完整正常,輕度爛鰓,胸鰭、腹鰭基部充血,腹腔有血水,腸道無食充血,腎臟壞爛呈黑紅色,肝臟顏色變淺,魚鰾充血并呈黑褐色,皮下肌肉正常無點狀充血。3. 水質測定 [查看詳情] |
鱘魚的水霉為何長在頭上 [閱讀率:18505] | 04-14 |
昨在從四川跑到了千里之外的貴州,忙完已是十二點過 ,晚上就住在了魚場,早上醒來在魚場一轉,發現有一兩口池,鱘魚的頭上長有水霉,按魚在水中的流體動力學原理,最易生長水霉的位置不應該在頭頂正中央啊,按理說是身體的后側,受到水流沖擊的阻力小,更容易附著才對啊。如若不是,難不成魚的體內有細菌感染?如果是體內感染,發病死魚就應該多才對?,帶著諸多疑問,邊思考邊沿著塘邊轉,好不容易看著一樣仰肚的鱘魚,于是我趕緊找來抄網,撈起來開始解除疑惑,期望從這條魚上得到答案。[imG]upload/article/a2019041409505842.jpg[/imG]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有大量的水霉、綿霉和絲 囊霉 [查看詳情] |
史氏鱘稚魚的耗氧率和窒息點 [閱讀率:26013] | 02-10 |
耗氧率和窒息點是魚類生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野生魚類家養馴化的一個重要參數, 是不同發育階段對氧量的要求和對低氧的耐受能力, 以便為馴化和科學養殖提供依據。關于魚類的呼吸生理問題, 國內外學者曾進行了大量研究, 但不盡詳細。為了給史氏鱘的人工增養殖提供理論依據, 筆者對史氏鱘幼魚的耗氧率和窒息點進行了測定, 并就史氏鱘幼魚的大小、水溫等條件與耗氧率和窒息點的關系進行了探討, 現將結果報道如下。1、史氏鱘幼魚的窒息點在測定窒息點時, 因與外界隔絕, 隨著時間的延長,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逐漸下降, 魚的呼吸頻率上升,并伴有上浮動作。當水中溶解氧含量為4 .0 毫克/升時, 呼吸頻率達100 次/ [查看詳情] |
我國鱘魚產業現狀分析及其對策建議 [閱讀率:29423] | 02-10 |
1、世界鱘魚產業變化定性定量分析鱘形目魚類是分布在北美、歐洲和亞洲等北半球的冷水域中的大型軟骨硬鱗魚類。全世界現存2科6屬,共計27種及若干亞種,包括25種鱘科魚類和2種白鱘科魚類。鱘極具經濟價值,魚子醬在國際市場被稱為“黑珍珠”,歐洲人將松露、魚子醬和鵝肝并列“世界三大珍肴”。由于過度捕撈和河流建壩等原因,資源嚴重衰退,1998年后所有鱘形目魚類被列入《國際瀕危動植物物種貿易公約》(CITES)附錄I和附錄II保護物種。1975年華盛頓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生效時,短吻鱘等2種海鱘魚列入CITES附錄I中,此后經過幾次修改,于1997年第10次華盛頓公約締約國會議中將所有鱘形 [查看詳情] |
西伯利亞鱘與雜交鱘生長的比較 [閱讀率:28218] | 02-07 |
隨著鱘魚養殖業的發展.其苗種供應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與西伯利亞鱘苗種相比,以小體鱘為母本、西伯和亞為父本的雜交鱘苗種更易得.但由于純種小體鱘是一種小型魚類.生長較慢.所以很多養殖戶擔心此種雜交鱘的生長建度。本試驗通過對西伯利亞鱘和以小體鱘為母本、西伯利亞為父本的雜交鱘仔魚階段、幼魚階段、成魚階段的飼養.得出這兩種魚在此三個階段的生長基本一致.從而認為用小體鱘與西伯利亞鱘雜交育種是更快地解決全人工繁殖以打破苗種供應限制的一條捷徑。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苗種來源為從歐洲引進的人工繁殖的西伯利亞鱘發眼卵及由小體鱘為母本西伯利亞鱘為父本得到的雜交鱘發眼卵.經孵化,魚苗體質健壯,品質優良。 [查看詳情] |
鱘魚馴化養殖 [閱讀率:53706] | 12-01 |
鱘魚: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肉質鮮嫩、爽滑,還全身無刺。適宜老人和小孩食用,在我國已有三十年的人工養殖經驗大都是在池塘養殖。魚苗期鱘魚大都不到20cm長,(鱘魚生長速度快,中間長到30cm左右,就需要將這些不斷長大的魚苗換一次塘),經過2個月養殖后,就能達到50cm左右2斤以上,一般就可以達到上市標準。但是養殖戶李大哥卻再一次為鱘魚們搬了家,到海水養殖廠繼續養殖兩個月,體重不升反降100克,才上市。這又是為什么呢?因為是池塘淡水養殖,容易有土腥味。經過海水馴化養殖的鱘魚就不再帶有淡水養殖的土腥味,味道鮮美。馴化期間需要注意海水注入速度要慢,鱘魚從淡水到海水養殖需要適應期,一般需要二十天左右才能徹 [查看詳情] |
每平方米利潤170元,室內水泥池養殖鱘魚有搞頭 [閱讀率:78738] | 11-21 |
室內水泥池養殖史氏鱘占地面積小,鱘魚在人工控制的環境內健康生長,管理方便,養殖密度大,產量高,效益好,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養殖方法。現將養殖關鍵技術介紹如下,供廣大養殖戶朋友參考。一、水泥池建造與設施配套1.養殖池建造 選擇土地平坦,交通、電力便利,水源充足,水質清新,不受污染,排灌方便的地方建鱘魚養殖池。新建池根據地理位置進行安排,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均可,長方形、正方形池的四角建成半圓形,要求池中心的水流旋轉無死角。一般采用磚混結構,池壁、池底要光滑,面積不限,但為了方便管理,以100~500米2/只的小型池為好,可多只池配組,共建集污池和搭建大棚。池深宜1~1.2米,養殖時水深在80 [查看詳情] |
高溫期處理匙吻鱘急性腸胃炎死亡 [閱讀率:45047] | 11-16 |
廣東佛山儒溪江邊村余老板,有一匙吻鱘魚塘,面積8畝,水深1.8米,5臺1.5kW的葉輪增氧機(見圖1)。2017年4月30日投放規格1兩/尾的魚苗3萬尾,截至8月1日平均規格為0.7斤/尾。 7月20日,晴,投喂量從5包/天加料至7包/天(40斤/包),投喂蛙類配合飼料。 7月26日,水面開始出現浮便,直至8月1日,天氣以晴朗為主,客戶未做處理,也未減料。 8月2日,晴,死亡2尾匙吻鱘,水面有大量浮便。 8月3日,晴,死亡800尾左右,水質指標:水溫33.3℃,pH值8.8,氨氮0mg/L,亞硝酸鹽0.3mg/L,溶解氧8.51mg/L。剖解發 [查看詳情] |
匙吻鱘感染嗜酸性淀粉卵甲藻“跳水”該如何處理 [閱讀率:49813] | 11-02 |
廣東佛山儒溪嶺西一養殖匙吻鱘池塘,面積4畝,水深2米,4臺1.5kW葉輪式增氧機(見圖1)。2016年5月8日放匙吻鱘魚苗約7500尾,規格幾兩到1斤不等。[imG]upload/article/a2016110300000033.jpg[/imG]圖1 池塘基本情況2016年8月26日,晴天。該塘主問診利洋水產藥店,反映有匙吻鱘“跳水”、吃料減慢現象。取發病魚到店檢查:體表發黃或發紅(見圖2),鰭條基部充血(見圖3),匙骨下部出血(見圖4),口腔內側發黃、出血(見圖5),腸道充血出血、充氣、輕微套腸,“豆腐肝”,膽囊充盈。鏡檢發現,體表粘液(見圖6)、鰓絲上有大量的嗜酸性淀粉卵甲藻(見圖7 [查看詳情] |
貴州安順高原山區“落差流水”鱘魚高效養殖模式 [閱讀率:60421] | 10-27 |
[imG]upload/article/a2016102720295630.jpg[/imG]作者:張國高 楊正和 程輝輝安順市利用高原山區自然落差實施流水養魚,不但水質清新無污染、溶氧豐富,而且飼料利用率高、經濟效益好。養殖實踐可知,高密度流水鱘魚養殖單位產量達24.5kg/m2,飼料系數1.8以下,是典型的“低成本高產出”養殖模式之一。[b]1、養殖條件[/b]1.1 水源、水質水源為距養殖基地500m的地下龍潭水,水質清澈透明,無色無味,無污染,經一定梯級落差,常年流速在0.8~1.2m³/s,可充分滿足養殖用水所需。水源溶氧充足,可達6mg/L以上,pH值為6.5~8.5 [查看詳情] |
匙吻鱘淀粉卵甲藻病處理一例 [閱讀率:46107] | 09-22 |
廣東佛山南海區西樵鎮儒溪江邊村一匙吻鱘養殖池塘,水面面積4畝,水深2米,配備4臺1.5kW的葉輪式增氧機和1臺1.5kW的水車(見圖1)。 2016年8月31日,使用硫酸銅1.5kg、石灰120kg、茶麩150kg清塘消毒。 9月3日,過塘2.3萬尾匙吻鱘到此塘,平均規格250g/尾。過塘前一星期匙吻鱘有“跳水”、不吃料現象,少見游水;過塘后開始大量游水且不吃料,魚體逐漸消瘦,卻未見“跳水”。 至9月13日,每天死魚20尾,且基本為2015年魚種(見圖2)。檢查魚體體表、鰓部寄生大量淀粉卵甲藻(見圖3、圖4),魚體肌肉白濁,肝臟發黃腫大,膽囊充盈,腸 [查看詳情] |
鱘魚網箱養殖后期管理方法 [閱讀率:42203] | 09-10 |
鱘魚網箱養殖受到水溫的影響較大,進入夏天水體上層水溫偏高,鱘魚往往生活在3米以下的水體環境中,此處水溫鱘魚雖然能夠生存,但水中溶氧偏低, 造成鱘魚不吃食或者少吃食,飼料利用率降低, 鱘魚生長緩慢或者不長, 甚至出現消瘦。進入8月下旬, 水溫逐漸降低到25℃以下,適宜的溫度,鱘魚攝食旺盛,代謝相應加強,生長加快,抓好鱘魚網箱養殖后期管理,顯得尤其重要。 一、分箱:網箱入水后由于生物附生、有機物附著而造成網目的堵塞,影響水體交換,不利于箱內糞便、殘餌的排除和溶氧的補給,鱘魚分箱前需要對網箱進行徹底清洗。分箱時同一網箱鱘魚規格整齊、密度適宜,操作動作要細致,最好帶水操作,防止魚體受傷。 [查看詳情] |
鱘魚養殖過程中常見病害的防治技術 [閱讀率:45756] | 08-28 |
鱘魚是最原始的脊椎動物之一, 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經濟價值。我國的鱘魚養殖業自上個世紀90 年代起步后發展迅猛,池塘養殖、網箱養殖和流水養殖都形成了一定規模。近年來伴隨人工養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鱘魚病害呈大幅度上升趨勢, 廣東、湖北、四川等地發病情況均比較嚴重, 給養殖戶和鱘魚產業帶來危害。下面就鱘魚人工養殖過程中的一些常見疾病與防治概述如下:[b]1 鱘魚病害的預防[/b]鱘魚養殖方式大多為高密度、集約化的養殖方式,鱘魚很容易因環境不良、投餌不當致病,一旦發病就會迅速在個體間傳染,以致在很短時間里發生較大規模的群體疾病,藥物治療較難控制。做好鱘魚疾病的預防,是控制鱘魚疾病的首要工作。一 [查看詳情] |
北方地區暴雨過后鱘魚養殖池塘管理措施 [閱讀率:38806] | 07-25 |
鱘魚屬大型魚類,其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和適應能力強,北方主要以土池和水泥池養殖方式為主,養殖的水源有兩個來源:一是從地下井水抽取流水養殖,二是利用山上的自然泉水養殖,因此其養殖用水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近幾天北方降雨增多,特別是隨著8月夏季的到來,雨水還將逐漸增多,在此提醒養殖戶在夏天多雨季節養殖鱘魚需注意以下幾點:[imG]upload/article/a2016072515195190.jpg[/imG][b]一、暴雨前[/b]1、注意山泉水的適當阻擋,以免雨后大量混有泥沙的水流入養殖池;2、做好養殖池前進水口的水源過濾措施,有條件的可設置過濾池,選用砂或木炭較好;3、雨前氣壓低,養殖水體溶 [查看詳情] |
優秀混養品種-匙吻鱘:餌料資源豐富 生長速度快 [閱讀率:40930] | 03-14 |
[imG]upload/article/a2016031411030526.jpg[/imG]作者:平遠縣水生動物防疫檢疫站 劉東升 平遠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李侃權 姚良永/文匙吻鱘,俗稱鴨嘴魚,原產于北美洲。匙吻鱘棲息于水體中上層,性情溫和,不善跳躍,喜生活在水流緩慢、餌料生物比較豐富的湖泊或水庫中。其生存溫度為1~35℃,最適溫度為15~25℃,適合我國大部分地區養殖;對水質的溶氧要求較高,溶解氧需5~7mg/L以上;食性為濾食性魚類(類似鳙魚),攝食浮游生物,經過馴化可攝食人工配合飼料;生長速度快,當年可長至0.5千克以上,2齡魚超過1.5千克,3齡魚超過2.5千克。匙吻鱘無公害養殖 [查看詳情] |
北京地區匙吻鱘剖腹取卵技術 [閱讀率:21575] | 01-19 |
匙吻鱘隸屬于鱘形目,匙吻鱘科,是原產于北美洲的一種大型淡水經濟魚類。該品種具有適溫范圍廣、生長速度快、易飼養、易捕撈等特點,目前在湖北、廣東、北京等地多有養殖。在匙吻鱘的人工繁殖方面,我國雖于2001年首次取得了突破,但至目前為止大多采用的是傳統人工擠卵的方法,該方法耗時長、對親魚損傷大且很難將成熟卵徹底擠出,存在諸多弊端。鑒于此,北京市鱘魚、鮭鱒魚創新團隊的養殖與繁育崗位專家在通州區永樂店鎮小務基地開展了北京地區匙吻鱘剖腹取卵技術的初步試驗研究,以期能夠在繁殖技術上有所突破,為降低親本損耗、提高親本產卵率、向市場提供數量充足且優質的匙吻鱘苗種打下基礎。 [b]一、試驗材料[/b] 1.親 [查看詳情] |
從發病死亡匙吻鱘體內檢出停乳鏈球菌一例 [閱讀率:18025] | 12-10 |
廣東佛山南海西樵七星閘邊一口匙吻鱘養殖池塘,面積8畝,水深1.5米,池塘中間用網片隔開為兩塘,分別為4畝,一半塘有大規格匙吻鱘約1.8萬斤(規格約1斤/尾),一半塘有小規格匙吻鱘苗2萬多尾(規格約15cm/尾))。 2015年5月13日,大規格匙吻鱘開始出現死亡,當天死魚2尾; 5月14日,死魚3尾; 5月15日,死魚5尾; 5月16日,死魚10尾,外用苯扎溴銨+戊二醛; 5月17日,死魚30尾,外用固體“優肽”10包,內服“出敗康”+“鰓膚康”+“代金康”,1套/40斤,連服4天; 5月18日,測定水溫為27 [查看詳情] |
淺談鱘魚養殖過程中溶氧與投喂管理技術 [閱讀率:54986] | 07-23 |
[imG]upload/article/a2015072317050516.jpg[/imG]這次參加寧波天邦商學院水產特訓班第一期的培訓學習,聽了各位培訓老師的授課受益匪淺,尤其是聽了林文輝教授的《池塘養殖水質》和《池塘養殖底質》對實際的工作幫助很大。現結合授課內容和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一下,以便在實際工作中應用。 [b]一、鱘魚的基本概況[/b] 鱘魚是一類大中型經濟魚類,廣泛分布在北回歸線以北的水域,世界上尚存的約有近30種。鱘魚屬于硬骨魚綱、輻鰭亞綱、軟骨硬鱗總目、鱘形目。目前我國養殖品種有:施氏鱘(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西伯利亞鱘(Acipense [查看詳情] |
匙吻鱘水庫網箱生態養殖技術 [閱讀率:20659] | 03-0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5030415521925.jpg[/imG][/center]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水產技術推廣站 江振強/文 匙吻鱘(Polyodon spathala)屬鱘形目、匙吻鱘科,又稱鴨嘴鱘,原產于美國,它生長快、個體大,是濾食性魚類,可供食用和觀賞。水庫網箱生態養殖匙吻鱘是充分利用大水面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無公害水產品的一種投資小、見效快、便于管理的養殖模式。近期我們在福建省水口電站庫區開展了水庫網箱生態養殖匙吻鱘試驗,取得了較好經濟效益。 一、試驗方法 1.水域環境條件 養殖水域選擇在福建省水口電站庫區水域。該水域 [查看詳情] |
匙吻鱘養殖技術 [閱讀率:35518] | 02-12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5021210255236.jpg[/imG]匙吻鱘圖片[/center]匙吻鱘,俗稱鴨嘴鱘、飛機魚。隸屬于鱘形目,匙吻鱘科,原產于北美洲。生物學習性:匙吻鱘棲息于水體中上層,性情溫和,不善跳躍,喜生活在水流緩慢、餌料生物比較豐富的湖泊或水庫中。其生存溫度范圍為1〜35℃,最適溫度為15 ~ 25℃,適合我國大部分地區養殖。匙吻鱘為濾食性魚類,攝食浮游生物,經過馴化可攝食人工配合飼料。生長速度快,當年苗種可長至1斤以上,養殖1年體重可達4斤。繁殖習性:匙吻鱷性成熟年齡為7〜9 齡,春季產卵,一般在3月-5 [查看詳情] |
匙吻鱘人工繁殖:魚卵、魚苗運輸 [閱讀率:13687] | 01-03 |
人工繁殖獲得的匙吻鱘受精卵、魚苗,除了留養一部分外,大部分要外售,有的還遠銷國外。由于匙吻鱘魚苗一開口,必須及時吃到餌料,否則就很快死亡;同時,在同一尾匙吻鱘親魚取的受精卵,孵化出魚苗時間的長短并不一樣,最早與最遲的時間間隔相差長達10小時以上。因而運輸剛孵出而沒有開口的魚苗,以當日運抵目的地為宜。一般提倡運輸受精卵,而不提倡運輸魚苗。在運輸受精卵時,必須掌握受精卵孵化至魚苗出膜的時間,以便控制仔魚在出膜之前運抵目的地。只要仔魚沒有出膜,受精卵中無死卵或很少死卵,水質就不容易變壞,受精卵運輸的成活率就高。如果受精卵在運輸途中已孵出了仔魚,殘留的卵膜很快腐爛,使盛魚袋內的水質在短時間內變壞,在 [查看詳情] |
匙吻鱘人工繁殖:魚苗計數和孵化率 [閱讀率:12468] | 01-03 |
(一)魚苗計數 剛孵化出來的匙吻鱘魚苗,魚體嬌嫩,卵黃囊偌大,仔魚一離水,即很快死亡。因而,必須采用帶水逐一計數。魚苗計數方法,是將魚苗置于水槽中的小梱箱中計數。魚苗數量多時,可采取分格法計數,即將全部魚苗,均勻地分放在梱箱中各個格子中,格子的多少是隨著魚苗的多少而定,有10格、20格、30格等,先隨意抽樣2-3格,帶水逐一計數。然后取其平均值,乘以放魚苗的格數,求出魚苗總的數量。 (二)孵化率 孵出仔魚的數量,除以受精卵的總數,再乘以100%,即得出受精卵的孵化率。例如:一組匙吻鱘親魚產卵50萬粒,通過人工授精,取得受精卵40萬粒,孵化出仔魚30萬尾,受精卵的孵化率計算如 [查看詳情] |
匙吻鱘人工繁殖:人工孵化 [閱讀率:13169] | 01-03 |
1.放卵密度 每個孵化瓶,可盛放受精卵5萬-10萬粒;每個孵化缸或孵化桶,可盛放受精卵30萬-40萬粒。 2.孵化管理 魚卵放入孵化瓶或孵化缸之后,需立即注入新水,將進水的流量調節為使全部魚卵都能在孵化器中緩緩懸浮、翻騰。水量過大或過小,對魚卵孵化都不適宜。卵化初期,孵化瓶的水流量控制在每分鐘8升左右。到胚胎的神經系統發育完全時,水流量可以增大些,直到魚苗孵出為止。孵化用水要求水質良好,要求每升水溶氧量保持在6毫克以上;水的酸堿度偏微堿性;水溫以18-20℃為宜。水溫過低,孵化時間長,不利于魚卵孵化;水溫過高,孵化時間短,魚卵的胚胎發育過快,會孵出過多的畸形魚苗。水溫在18-20℃,孵 [查看詳情] |
匙吻鱘魚苗培育的兩種方法介紹 [閱讀率:9851] | 01-02 |
魚苗培育,是將剛出膜的水花魚苗培育成個體全長達5厘米的夏花魚種。在匙吻鱘整個養殖生產中,魚苗培育是難度最大的一個階段、特別是在魚苗開口吃食后的一個多星期中,對水質、水溫、溶解氧和餌料的要求其高。稍不注意,將會造成魚苗的大量死亡,甚至全軍覆沒。 魚苗培育有兩種方法: 1.在人工開挖的魚池或在天然的池塘里培育 其優點是:方法簡便,花費勞力少,成本較低。但缺點是:在池塘中,養魚者難以觀察到魚苗的活動情況,池水易受天氣和其他因素影響,引起缺氧或缺餌,造成魚苗的損失;此外,池塘中的魚苗易被各種敵害侵襲,成活率較低。 2.在水槽中培育 建有專門培育匙吻鱘魚苗的水槽,采用人工投喂餌料。優 [查看詳情] |
開發匙吻鱘的技術可行性 [閱讀率:9366] | 12-16 |
生物品種的成功開發,決定于該品種的生物學特性及其與之相適應的自然條件的選擇。在魚類引種上,羅非魚不能在長江流域自然越冬,虹鱒魚常溫生產受挫就是其例。然而,匙吻鱘在湖北仙桃市表現出的生物學特性證明其開發前景是非常適宜的。 匙吻鱘的食性適應性:我國的鱘魚計有九種,均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但究其尚未開發的原因,以魚蝦為食是一個重要因素。匙吻鱘主食浮游生物,與我國花鰱的食性相同,這種浮游生物又是我國江河、湖泊、水庫、池塘中極為豐富的魚類天然餌料,真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以鱘代鳙,造福人民。 匙吻鱘對溫度的適應性:匙吻鱘主要分布于密西西比河流域,浩瀚的密西西比河從北到南縱貫于美國全境,注入墨 [查看詳情] |
匙吻鱘苗種培育及病害防治技術 [閱讀率:9371] | 12-15 |
一、魚苗的培育階段為從全長的2-3厘米的剛孵出魚苗開始至全長6-7厘米為止,此階段的培育時間為15天左右。這一階段的培育一般在水泥池或玻璃鋼水槽中進行。池的大小以1-4立方米水體為好,水深40-60厘米。培育密度:開始時為每平方米5000尾,隨著個體的長大而逐漸降低培育密度,至仔魚培育結束時降至每平方米2000尾。培育期間要保持水質良好,水溫穩定在20-23℃之間,因為24℃為魚苗的亞致死溫度,28℃為致死溫度,而低于11℃時的成活率也將大大降低。培育用水的溶氧量應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 開口飼料最好用車輪蟲、紅蟲,隨魚苗個體的長大,可逐漸增加投喂鹵蝦無節幼體、小型枝角類、橈足類。人工 [查看詳情] |
史氏鱘人工繁殖:出苗及過數方法介紹 [閱讀率:9294] | 12-14 |
卵經過100小時左右的孵化時間,開始陸續出苗,一般出苗量開始時較少。每批卵都會有一個出苗量較多的高峰期。高峰期過后,絕大部分卵已破膜,僅有少量發育晚的卵或畸形的魚苗沉在水底。體質較好的破膜仔魚,會在水層浮游。在整個出苗期,應有較充足的水量,而且水流量較平時要大些。此時卵、魚的呼吸量都增大,要有較大量的氧氣補充。同時,水流量大也有利于魚苗的收集。出苗期水溫必須穩定,不宜忽高忽低。 魚苗計數為逐尾計數法和打樣計數法。逐尾計數法,是指將孵出的魚苗一尾一尾地記錄下來。這種記錄方法,對于魚苗的具體尾數統計結果較為難確,但速度較慢。在實際孵化生產過程中,一般不采用此法;打樣法計數,是指將孵出魚苗暫 [查看詳情] |
史氏鱘人工繁殖技術之常用孵化器的種類介紹 [閱讀率:11860] | 12-14 |
1.尤先科孵化器 尤先科孵化器亦稱淋水式孵化器,是目前國內鱘魚受精卵孵化采用最多的一種孵化器。它的組成包括支架、水槽、盛卵槽、供水噴頭、排水導管、撥卵器和自動翻斗等。1個水槽中有4個獨立的小槽,孵化器的底部與水槽之間有波浪形的槳葉撥卵器。這種孵化器,孵化效果較好。但魚苗的收集,必須通過人工從盛卵槽內撈出,收苗工作量很大。供水量約每臺每小時3立方米,孵化卵的能力為8千克左右。 2.鱘魚I號孵化器 這種孵化器,是目前俄羅斯最先進也是最普及的孵化器。 鱘魚I號孵化器的主體包括:支架、水槽、盛卵槽(每臺16個)、翻斗(16個)、分水器、供水管、排水槽和接苗器等。水槽左右各1只,每只中間是 [查看詳情] |
史氏鱘人工繁殖技術之催情用藥種類及劑量 [閱讀率:9688] | 12-14 |
(一)催情季節 史氏鱘的繁殖季節,主要在每年的5-7月份,而盛期在6月下旬。此時,進行史氏鱘親魚的人工催情,成功率高。卵的受精率也高。 (二)催情用藥種類及劑量 1.用藥種類 史氏鱘人工催產所使用的藥物,主要有鯉科魚類、鱘魚腦垂體及促黃體素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鯉科魚類腦垂體,均由丙酮脫水干燥保存后,研磨成粉末狀,加生理鹽水作體內注射。鱘魚腦垂體鮮品,磨細后呈漿狀,用生理鹽水稀釋后體內注射。兩種方法均有催產效果,但作用時間較長。其中注射鱘魚腦垂體催情的效果尤為顯著,催產率在80%以上。促黃體素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使用、保存方便,使用效果穩定、可 [查看詳情] |
史氏鱘人工繁殖技術之親魚的采捕與暫養 [閱讀率:8047] | 12-14 |
(一)親魚的選擇 1.雌、雄親魚的鑒別 在非繁殖季節,雌、雄親魚無明顯差異。在繁殖季節,雌、雄親魚體征有所不同,但無婚姻色或追星之類的副性征。所不同的是,性成熟欲產的雌親魚,體瘦、吻尖、骨板尖、體表黏液多、腹壁薄、腹部大且柔軟富有彈性。成熟的雄親魚較易選擇,可將魚體背、尾部彎曲成“弓”狀,用手輕壓生殖孔,有少許精液流出。雌親免除具備上述表征外,更重要的是檢查卵細胞的發育狀況。用特制的挖卵器,從生殖孔探入卵巢后中部取出少許卵粒,檢查卵粒色澤、形狀和極化程度等。 2.親魚的選擇標準 (1)成熟度要高,體質健壯。 (2)魚體無傷,或傷度較輕,流血少。 (3)個體重在15 [查看詳情] |
養優質鱘魚就用天邦飼料 體型健壯勻稱賣相很好 [閱讀率:10355] | 07-29 |
天邦是國內最早推出鱘魚飼料的企業之一,由于天邦在配方設計、工藝技術、原料質量控制都有明顯的優勢,因此不論是天邦牌標準鱘魚飼料還是“大大”系列鱘魚飼料,養殖效果都體現了優良的性價比,更值得一提的是:用天邦飼料養出的鱘魚,體型飽滿、活力強、耐運輸,成為養殖優質鱘魚的不二選擇。 山東臨沂李老板2013年4月20日自北方鱘魚養殖有限公司購入規格50尾/斤的鱘魚苗28000尾,全程使用天邦“大大”系列鱘魚飼料,經過近7個多月的養殖,魚的平均規格已經1斤以上,都達到了上市的標準。整個養殖周期前期投喂天邦標準鱘魚料,中期開始投喂天邦“大大”系列鱘魚飼料,每斤魚增重成本僅4.8元左右,而且魚體型健壯勻 [查看詳情] |
天邦標準鱘魚料長魚就是快緊抓高行情助你賺錢快 [閱讀率:10197] | 07-29 |
位于臨沂的山東北方鱘魚養殖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鱘魚養殖、苗種銷售等功能為一體的養殖企業,其銷售的鱘魚苗種以質優價廉而遠近聞名。該公司養殖的一批商品鱘魚2013年6月29日放苗,規格5尾/斤,總放養量45000尾(放養密度較大),全程使用天邦鱘魚飼料,經過只有近6個月的養殖,魚的平均規格就已達8兩,部分大魚甚至已達到了上市的標準。 整個養殖周期投喂天邦標準鱘魚飼料近13.74噸,期間鱘魚幾乎無死亡,魚總重約35800斤,增重約26800斤,平均餌料系數僅1.03! 于女士使用天邦飼料已數年,她一直對天邦料有很有信心,她說:“天邦標準鱘魚料養殖鱘魚,魚長勢快、體質好,讓我安全的渡過了今年 [查看詳情] |
鱘魚細菌性腸炎病診治實例分析 [閱讀率:21897] | 07-21 |
作者:儀征市水產指導站 張仕林 7月12日,儀征市東來合作社室內養殖的鱘魚部分池子發生病害,經科技入戶專家指導員上門診斷治療,完全控制了病情,現將主要方法介紹如下: 1、印象:病魚體長25-30CM,魚體消瘦,無食欲,行動遲緩,腹部膨大、肛門紅腫突出、口腔有出血、糞便附膿狀粘液或帶有血絲,有死亡。剖開魚腹可見腹水、腸壁充血、發炎。初步印象是:細菌性腸炎。 2、病因分析:梅雨季節潮濕高溫,飼料倉庫底部部分飼料堆積時間過久,導致部分池魚攝入失鮮飼料而導致的細菌感染。 3、治療:采取內服與外用藥物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停止加水,繼續充氣,10%二氧化氯1g/m3全池潑灑,1小時后恢復正 [查看詳情] |
鱘魚養殖常見病黑身病的防治方法 [閱讀率:10671] | 06-09 |
鱘魚養殖常見病黑身病的防治方法1.癥狀:主要為身體發黑,瘦弱無力,上尾浮游,腹部瘦小,解剖內部發現胃無食物,腸道半透明,內充滿淡黃色粘液。 2.病因:為代謝不正常或營養不良型。 3.危害:主要是在5—8cm魚苗發生,危害不大。 4.治療方法 ①改善水環境,增加水流動性。 ②把病魚單獨收集在一起,改喂線蟲,或投喂營養較好的飼料,如在幼鰻料中添加大蒜、干酵魚、魚肝油等。 [查看詳情] |
鱘魚養殖常見病大肚子病的防治方法 [閱讀率:14706] | 06-09 |
鱘魚養殖常見病大肚子病的防治方法1.癥狀:由外觀看,體色正常、腹腔部膨脹(不同于腹水病),向上,浮在水面無力游動。解剖發現胃中食物較多,有氣,腸道邊也有氣泡,有的胃中食物不多,但有氣。 2.病因:筆者認為是由于消化不良或氣單孢菌引起。 3.危害:該病危害不大,只會有少量的病魚,不會很快死亡,傳染率也不高。 4.治療方法 ①改善水環境,降低密度,增加水流,把病魚集中到較大的水體中,使魚群有較大的運動空間。 ②在飼料中添加氟哌酸2—6‰,干酵母8—12‰,大黃3‰,喂5天為一個療程。 ③若發現魚群糞便變稀,可把大黃減量或停喂。 [查看詳情] |
鱘魚養殖常見病氣泡病的防治方法 [閱讀率:10724] | 06-09 |
鱘魚養殖常見病氣泡病的防治方法1.癥狀:發病時,魚游動緩慢、無力、上浮、貼邊,有的反游游速快、活潑者不屬病魚。嚴重時在口前兩側的兩條溝裂內,肉眼就可以看到里面呈線型排列的許多氣泡。鏡檢,腮發白,鰓絲間粘液增加,有許多小氣泡,鰓絲完整,肝較白,胃內有食物,腸內有黃色粘液和氣泡,外觀無其它癥狀,如同失血而死之魚,有的魚也表現為整個頭部都充血,口的四周紅腫而使口不能閉合。 2.病因:本病是水中氮氣或氧氣含量過飽和時大于10mg/l,使得魚的腸道、鰓內、肌肉等組織內形成微氣泡,再匯聚成較大的氣泡,進而使微細血管產生栓塞,造成組織水腫等現象,而使魚致死。在使用地下深層水或自噴地表水時,極易取到氮氣過飽 [查看詳情] |
我國人工養殖鱘魚的疾病防治方法 [閱讀率:13786] | 06-09 |
鱘魚為軟骨硬鱗魚,廣泛分布于我國的新疆、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等河流及其相連的湖泊和淺海中,其肉厚骨軟,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有“黑色黃金”之稱,尤其是用鱘魚卵加工成的魚子醬,更是馳名中外,其肉、卵含蛋白質極高,皮可制膠,同時也是高檔的皮革原料,吻、胃、腸、魚筋均是上等佳肴,可以說除了鰓外,它的全身都是寶。隨著其野生資源的減少,人工增殖及人工養殖相繼出現了。據報導,我國已開展人工繁殖和養殖的品種有中華鱘、史氏鱘,還有從國外引進的匙吻鱘、北美短吻鱘、俄羅斯鱘、美國高昂鱘以及雜交鱘等,水產業者普遍看好鱘魚的養殖前景,通過不同的渠道投入資金,進入人工繁殖和養殖的行列。隨著鱘魚在 [查看詳情] |
雜交鱘 [閱讀率:34372] | 02-25 |
雜交鱘為人工雜交品種,是以史氏鱘為父本、達氏鰉為母本的雜交子一代,又稱大口雜鱘、大雜。 [b]雜交鱘的生物學習性:[/b] 雜交鱘棲息習性與史氏鱘相似。生存溫度為1~33℃,10℃左右時生長緩慢,18~25℃是生長適宜溫度,28℃以上攝食量減少,生長速度減慢,28℃以上攝食量減少,生長速度緩慢,33℃以上有死亡危險。幼魚的食物以底棲生物、水蚯蚓和水昆蟲為主;成魚則以水生昆蟲、底棲生物和小型魚類為食;在飼養情況下,經過馴化,可攝食人工配合飼料。生長速度較快,經一年左右時間的飼養,規格可達6~10斤,養殖2周年體重可達20斤左右。 [b]雜交鱘的繁殖習性:[/b] 雜交品 [查看詳情] |
鱘魚養殖過程中三種主要病害的防治技術 [閱讀率:10738] | 11-11 |
鱘魚具有個體大、生長快、可塑性強、易馴化、抗病力強、肉質好等特點。隨著經濟的發展,鱘魚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喜愛,鱘魚養殖將對我省水產養殖業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鱘魚養殖原來集中在北方,由于人們養殖積極性提高,養殖區域逐步南移,中山在廣東率先引入,目前已發展到深圳、珠海、新會、順德、三水、河源等地。根據廣東各地的養殖情況,對養鱘魚的幾種主要病害提出以下防治方法。 一、氣泡病 氣泡病是一種由水質變化而引起的非寄生蟲病。病魚腹部膨大、表皮黏液增加,有黏滑感,部分魚皮下伴有少量出血。解剖觀察,胃中有大量氣體,腸中亦有泡沫氣泡。病魚發病前攝食正常,發病初期攝食尚可,但已不像正常魚 [查看詳情] |
中華鱘魚養殖技術水霉病的防治方法 [閱讀率:10827] | 10-28 |
1、癥狀 受感染的孵化中的中華鱘卵上,菌絲像根狀物浸入卵膜,外菌絲穿出卵膜或輻射狀浸在水中,使鱘卵看起來像一個白色絨球。體表受傷的中華鱘也易繼發感染水霉,病魚傷處灰白色,孳生大量棉絮狀水霉菌絲,患病中華鱘早期離群在水體上層不正常游動,不攝食,魚體逐漸消瘦,直至死亡。 2、病因 在15~20℃水溫條件下,未受精的卵或魚體的受傷部位先著生水霉,然后向受精卵或魚體正常組織蔓延。該病由水霉屬(Saporlegnia)和綿霉屬(Achlya)等水生真菌寄生引起,常見種類有同絲水霉(S.monica)、鞭毛綿霉(A.flagellata)等。 3、危害 中華鱘卵及受傷中華鱘易感染此病,其對孵 [查看詳情] |
中華鱘魚養殖技術之氣泡病的防治方法 [閱讀率:10596] | 10-27 |
1、癥狀 病魚游動緩慢、上浮貼邊,或分布在水流較緩處的中上層水中,病重者腹部膨大明顯,下沉困難。肉眼檢查,可見在口前兩側的兩條溝裂內有許多呈線形排列的氣泡;剖腹可見部分胃內有食物,腸內有黃色粘液和氣泡。鏡檢鰓絲發白,鰓絲間粘液較多,有許多小氣泡,鰓絲完整。 2、病因 本病是水中氮氣或氧氣含量過飽和時(氮氣飽和度達125%以上時即會發生氮氣所引起的氣泡病;在氮氣飽和度達130%以上時,短時間內即會引發致命的危害),使得魚的腸道、鰓、肌肉等組織內形成微氣泡,進而使微細血管產生栓塞,造成組織水腫等現象,而使魚死亡。養殖用水使用地下深層水或自噴地表水時,極易取到氮氣過飽和的水而引發此病。 3 [查看詳情] |
中華鱘魚養殖技術之小瓜蟲病防治方法 [閱讀率:9571] | 10-27 |
1、癥狀 患病魚體日漸消瘦,游泳能力大大降低,且浮躁不安,食欲減退。肉眼觀察,病魚體表布滿白色小點,在鰓絲和鰭條處嚴重。鏡檢體表粘液或鰓絲可見大量多子小瓜蟲。 2、病因 該病由多子小瓜蟲(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寄生引起,多發于水泥池靜水飼養的中華鱘苗種,在水溫20~25℃條件下,易暴發此病。 3、危害 該病主要危害15cm以下的中華鱘幼鱘,蟲體侵襲魚的皮膚和鰓瓣,在組織里以組織細胞為營養,引起組織壞死,阻礙呼吸,導致魚窒息死亡。 4、治療 ①提高池水溫度至30℃進行控制,效果較好。②按每立方米水體0.38g干辣椒粉和0.15g生姜片的劑量 [查看詳情] |
中華鱘魚養殖技術之細菌性敗血病防治方法 [閱讀率:9245] | 10-27 |
1、癥狀 病魚行動遲緩,攝食量下降,體表癥狀為腹部、口腔周圍、骨板基部出血,肛門紅腫,鰓絲顏色較淡;剖檢有淡紅色腹水,肝臟腫大呈土黃色,有壞死灶,后腸及螺旋瓣出血發炎,并充滿泡沫狀粘液物質。 2、病因 該病是由于魚體經常被操作產生應激反應過多或魚體受其他病害侵襲后引起的繼發性感染。楊治國(2001)在感染此病的俄羅斯鱘和雜交鱘的病灶部位分離出該病病原為嗜水氣單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該菌在自然界尤其是水體中廣泛分布,為條件致病菌。 3、危害 該病可危及人工養殖的各種規格的中華鱘,在管理不善、連綿陰雨天時較易發病,其來勢猛、傳播快、感染率高,如控制不及時,死 [查看詳情] |
鱘魚養殖常見病寄生蟲病防治方法 [閱讀率:9806] | 10-26 |
1、錐蟲病 1.1癥狀與病因:病原體為錐蟲,病魚行動遲鈍,身體在水中呈“S”形或“L”形彎曲,常臥水底,不攝食,體色無光澤呈黑色,有時急劇在水中上下旋圍,若不醫治,3~5天后死亡。 1.2治療方法:青霉素G鹽按5kg水體中加入藥物20~40萬國際單位,每天1次,每次浸浴2小時左右。第1、2天用高劑量(40萬國際單位),第3天后低劑量(20萬國際單位),連續3天出現明顯好轉,約7天后恢復正常,并出現攝食。早期治愈率可達100%。 2、車輪蟲病 2.1癥狀與病因:病原體為車輪蟲。在魚體和鰓耙上數量過多,寄生處黏液增多,直接影響生長,造成魚體衰弱,游動遲緩,腸無食,嚴重者造 [查看詳情] |